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官方网站 现在是
ENGLISH  |  院长信箱  |  管理入口
电子信息工程学院
首页 > 学生园地 > 正文

戏涵荆楚 韵满东南 电信学子专业赋能非遗传承

来源: 作者:韦桂涵 编辑:周健 审核:王东苗 上传: 日期:2025-03-08 点击:


 

汉剧形成于清代康乾年间并传承至今,孕育了余洪元、吴天保、陈伯华等艺术大家,不仅为京剧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,还深刻影响了川剧、滇剧、桂剧等地方剧种。作为研究戏曲板腔体系与音乐结构演变的关键样本,汉剧兼具珍贵史料价值和艺术创新潜力,承载着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。

图片4

1 贾振南老师在文小佑汉剧团唱汉剧

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,由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与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组成的“汉剧创新工坊”团队今年寒假以“口述历史”为主要研究方法,深入武汉民间剧场和官方剧团,为汉剧传承发展困境提供真实有力的历史解读,以科技赋能,推动汉剧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,从文化遗产中汲取铸牢养分。

2 团队成员访谈汉剧演员胡梓煜老师

团队成员先后前往武昌区汉剧博物馆、文小佑汉剧团探寻武汉民间汉剧文化的身影。通过参观汉剧博物馆,团队成员在四百余件文字和实物展品中对汉剧的缘起、发展、行当、服装、剧目特色、著名演员和代表作品有了更为系统的直观认识。

依靠跨专业交流与研究,团队成员围绕口述历史访谈、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汉剧的生存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深度剖析,通过数字化手段助力汉剧的传承与发展振兴。现已完成汉剧主题小程序的整体界面架构与功能模块设计,涵盖汉剧简介、经典剧目、学习汉剧等基础服务,搭建起用户与汉剧文化的初级数字化交互通道。

3 团队成员开发的小程序

此次寒假社会实践不仅为青年学子提供了淬炼本领、增长才干的广阔平台,更通过调研传统历史文化,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。同学们在实践中厚植理想信念、锤炼过硬本领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"强国有我"的青春誓言,也为学院"实践育人"品牌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未来,学院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,引导青年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发展洪流,以青春之我、奋斗之我,书写服务社会、报效祖国的崭新篇章。